当前位置:
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
发布时间:2016-06-08

  2岁便随父母来广州生活,来自江西的俞熙元今日将走进高考考场,成为第一批在广东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。和俞熙元一起的,还有956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,今日他们将坐在广东省的考场里,与广东考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,向理想大学冲刺。

  经过四年的“铺垫”,今年是广东异地高考政策“三步走”的最后一步——全面放开异地高考。满足条件的随迁子女们可以和广东考生一起,在广东报名、考试、填报志愿。

  

  6月6日,广州市第七中学考点,考生在家长陪同下踩点。

  广东省的一本录取率在全国垫底,去年预计今年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有近3万人,但最终9570人拿到“入场券”,“每个考生都会权衡自己的情况,不论留在广东的考生是多还是少,让大家多一个选择是好事。”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。

  政策

  预计近3万人“异地高考” 最终近万人“尝鲜”

  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,广东本地考生最担心的是,竞争是否更激烈?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接受采访时表示,今年广东全省高考考生报考总人数73.3万人,比去年减少2.1万人。即便增加了异地考生,广东的报考人数依然是减少的,而预计今年全国各高校在粤招生计划将不会少于去年,这意味着广东的录取率会稳中有升。

  从2013年开始,广东为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实行“三步走”的方案。当年起,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省的异地务工人员、高技能人才,其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、就学年限等限制,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,并可与广东省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。

  2014年起,经县(市、区)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、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,其随迁子女具有广东省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,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等职业学院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,并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。

  今年起,经县(市、区)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、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,其随迁子女在父亲或母亲就业所在地市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,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,并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。

  据悉,去年预计今年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近3万人,但最终9570人拿到“入场券”。

  故事

  外地仔2岁来广州 今年如愿在广州高考

  唐映圣是个湖南伢,在初中时便随父母来广州读书,目前是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的高三学生。当年来广州读书时的,唐映圣的父母就担心过高考的问题,但当时觉得广州教育资源丰富,理念更先进,先让孩子读着,到时看政策变化。

  没想到,唐映圣读高一时,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》出台,全家人都松了口气,“他们感觉自己下对了赌注”。

  不过,高三这一年,唐映圣心里的石头一直悬着,“万一手续没通过,怎么办?”他说,湖南学生的理科思维比较强,自己若回去考试,可能没办法拼过小伙伴们。

  同样是北大附中的高三学生俞熙元,2岁就到广州了,“对家乡没有多大印象”。已完全融入广州生活的他,却在中考前后面临着是否要离开广州的艰难抉择。

  俞熙元说,他初二时,父母参加了一场讲座,专家称广东异地高考政策或在几年内出台,这才让他们意识到,没有政策,非广东户籍的孩子即使在这边读了十几年的书,也无法在这边高考。

  参考了专家的意见,俞熙元的父母开始准备、补办各项可能需要的手续,前后花费了大半年。但直到初三中考,政策仍未出台。“父母就问我,愿不愿意回家读”,俞熙元再三犹豫,还是选择留了下来,“我爸妈、爷爷奶奶,全都搬来了广州”。好在今年政策全面落实了。他表示,政策一出来,全家人的心都安定了。

  分析

  广东开放包容的同时要投入建好大学

  作为外来人口大省,在广东读书的随迁子女并不少。以往每到高考时,这些随迁子女只能回乡高考。北大附中高三年级级长樊景玉告诉记者,一到高三,学生便走了不少,“异地生一般成绩都不会差,排名也比较靠前,比本地学生更努力一些。”樊景玉说,未有政策前,学校每年都会流失一些优质生源。

  对于学生来说,回原籍考试将面临学业与心理的双重挑战。樊景玉表示,以往回原籍的学生,回去考一次试,马上就蒙了,压力随即而来。此前回去原籍读高三的考生,经常用QQ、微信拍试题向任课老师“求助”。

  终于全面放开异地高考,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表示,“异地高考是一种进步,认可外来务工人员对地方的贡献,他们会更有融入感。”

  张敏强认为,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的同时,还应该加大投入本省的高等教育,“广东好的大学比较少,尤其是重点大学,导致广东一本录取率在全国垫底。广东既要开放包容随迁子女在广东考大学,也要用现在的资源,办更多好大学,让大家有更多上好大学的机会。”